裝配建筑設計與普通建筑有何不同?裝配建筑如何進行標準化設計?
1,、施工圖設計標準化
施工圖設計需考慮工業(yè)化建筑進行標準化設計,,通過標準化的模數、標準化的構配件通過合理的節(jié)點連接進行模塊組裝最后形成多樣化及個性化的建筑整體,。
2,、構件拆分設計標準化
構件廠根據設計圖紙進行預制構件的拆分設計,構件的拆分在保證結構安全的前提下,,盡可能減少構件的種類,,減少工廠模具的數量。
3,、節(jié)點設計標準化
預制構件與預制構件,、預制構件與現澆結構之間節(jié)點的設計,需參考國家規(guī)范圖集并考慮現場施工的可操作性,,保證施工質量,,同時避免復雜連接節(jié)點造成現場施工困難。
3.1,、預制外墻節(jié)點設計
預制外墻套筒連接區(qū)豎向節(jié)點大樣
采用半灌漿套筒,,預制墻板內鋼筋通過機械連接與灌漿套筒進行連接,下層墻體外伸鋼筋插入上層墻體套筒空腔內,,后注入注入高強灌漿料進行錨固,。
墻體外側采用彈性防水密封膠條進行封堵,防止注漿料從外側滲漏,,同時可保證上下層墻體之間保溫的連續(xù)性,。
非套筒區(qū)域直接通過注入高強灌漿料連接,現澆板面筋伸入預制外墻進行彎折錨固,。
墻體頂部設計倒梯形型箍帽保證墻體豎向鋼筋的連續(xù),。
預制外墻板墻體一側預留鋼筋為開口箍,出筋長度為180mm,。
后澆段內墻體箍筋為分離式箍筋,,便于后澆段區(qū)域箍筋的綁扎。
3.2,、PCF板加固節(jié)點設計
L型PCF板加固節(jié)點
PCF板與混凝土后澆段通過保溫拉結件粘接連接,,PCF板與兩側預制外墻連接通過設置L型連接角鐵,角鐵型號為140×10,,長100mm,。
轉角PCF板安裝時通過角鐵進行初步的固定,保證PCF板與相鄰兩側外墻之間的平整度及拼縫,;
疊合板與端支座之間水平方向設計搭接10mm,,墻體可對疊合板起到部分支撐作用,,同時可以防止漏漿選自.投標書代寫網 yipai178.com 。
3.3,、疊合板連接設計
疊合板與疊合板拼縫處預留120mm寬,、5mm厚的凹槽,通過此凹槽預留因樓板標高控制偏差或樓板厚度偏差引起的錯臺問題,,后期裝修時在凹槽內鋪設網格布作為加強措施進行裝飾面的施工,,保證樓板的整體平整度。
3.4,、陽臺,、空調板節(jié)點設計
預制陽臺及空調板為懸挑結構,與樓板連接采用甩筋方式連接,。預制陽臺上部鋼筋伸入樓面現澆板,,與面筋綁扎連接。預制陽臺與預制外墻內葉板搭接10mm,。
3.5,、預制樓梯節(jié)點設計
3.6、門窗部位節(jié)點設計
門洞口細部做法
預制外墻門洞左右兩側及上部設置防腐木磚,,用于門的固定,,在底部設置一道加強鋼加強墻體的整體剛度,保證墻體吊裝過程中不因墻體自重發(fā)生損壞,。
在窗洞上下口和側部都設置企口,、防腐木,防腐木尺寸為100X60X50mm,內穿錨筋一端錨固入內葉墻一端錨固入外葉墻,,50mm厚的防腐木入外葉墻15mm,,入內葉墻5mm。
窗框固定在防腐木上,,窗框與預制構件之間的縫隙用發(fā)泡劑填充,,并用硅酮耐候密封膠封堵。窗戶四邊留有20mm企口,。
3.7,、預留洞口節(jié)點設計
外掛架預留孔采用喇叭口形:其中內葉墻內側面、內葉墻外側面,、外葉墻外側面處孔徑分別為30mm,、40mm、60mm,。
在預制外墻板上預留向下傾斜的洞口,。空調孔洞需預留在預制墻板中,。
預制外墻及保溫板部位DN75PVC直接頭提前在預制構件預埋,后澆墻板DN75PVC管在現場后連接。
3.8,、預制外墻拼縫處節(jié)點處理
外墻水平縫節(jié)點
外墻從內至外依次為現澆混凝土,、擠塑聚苯板保溫層、混凝土外葉板,、聚乙烯泡沫塑料棒,、建筑耐候密封膠,保溫層之間選用彈性防水密封材料封堵,。
聚乙烯泡沫塑料棒,,塞入指定深度,保證建筑耐火密封膠打入一定深度,,起到密封作用,。
外墻由內至外依次為現澆混凝土、巖棉封堵,、防水空腔,、聚乙烯泡沫塑料棒、建筑耐候密封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