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筋下料計算公式(結(jié)合G101圖集分析)
鋼筋下料計算公式(結(jié)合G101圖集)
框架梁
1,、上部貫通筋
上部貫通筋(上通長筋)長度=通跨凈跨長+左支座錨固+右支座錨固
2,、端支座負筋
端支座負筋長度:第一排為Ln/3+端支座錨固值,;
第二排為Ln/4+端支座錨固值
鋼筋下料計算公式(結(jié)合G101圖集)
3、中間支座負筋
中間支座負筋:第一排為Ln/3+中間支座值+Ln/3,;
第二排為Ln/4+中間支座值+Ln/4
4,、下部鋼筋
下部鋼筋長度=凈跨長+左支座錨固+右支座錨固
5、腰筋
構(gòu)造鋼筋:構(gòu)造鋼筋長度=凈跨長+2×15d
抗扭鋼筋:算法同貫通鋼筋
6,、拉筋
拉筋長度=(梁寬-2×保護層)+2×11.9d(抗震彎鉤值)+2d
7,、箍筋
箍筋長度=(梁寬-2×保護層+梁高-2×保護層)+2×11.9d+8d
箍筋根數(shù)=2*【(加密區(qū)長度-50)/加密間距+1】+(非加密區(qū)長度/非加密間距-1)
8、吊筋
吊筋長度=2*錨固+2*斜段長度+次梁寬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夾角=60°,;框梁高度≤800mm 夾角=45°
其他梁
一、非框架梁
在03G101-1中,,對于非框架梁的配筋簡單的解釋,,與框架梁鋼筋處理的不同之處在于:
1、 普通梁箍筋設(shè)置時不再區(qū)分加密區(qū)與非加密區(qū)的問題,;
2,、 下部縱筋錨入支座只需12d;
3,、 上部縱筋錨入支座,,不再考慮0.5Hc+5d的判斷值。
未盡解釋請參考03G101-1說明,。
二,、框支梁
1、框支梁的支座負筋的延伸長度為Ln/3,;
2、下部縱筋端支座錨固值處理同框架梁,;
3,、上部縱筋中第一排主筋端支座錨固長度=支座寬度-保護層+梁高-保護層+Lae,第二排主筋錨固長度≥Lae,;
4,、梁中部筋伸至梁端部水平直錨,再橫向彎折15d,;
5,、箍筋的加密范圍為≥0.2Ln1≥1.5hb;
7,、 側(cè)面構(gòu)造鋼筋與抗扭鋼筋處理與框架梁一致,。
柱
1,、基礎(chǔ)柱主筋
基礎(chǔ)插筋=基礎(chǔ)底板厚度-保護層+伸入上層的鋼筋長度+Max{10D,200mm}
2、中間層柱的縱向鋼筋=層高-當前層伸出地面的高度+上一層伸出樓地面的高度
3,、頂層角柱縱筋長度=層凈高Hn+頂層鋼筋錨固值
4,、頂層邊柱縱筋長度=層凈高Hn+頂層鋼筋錨固值
5、頂層中柱縱筋長度=層凈高Hn+頂層鋼筋錨固值
現(xiàn)澆板
1,、受力筋長度=軸線尺寸+左錨固+右錨固+兩端彎鉤(如果是Ⅰ級筋),。
2、根數(shù)=(軸線長度-扣減值)/布筋間距+1
3,、負筋長度=負筋長度+左彎折+右彎折
4,、負筋根數(shù)=(布筋范圍-扣減值)/布筋間距+1
5、分布筋長度=負筋布置范圍長度-負筋扣減值
6,、負筋分布筋根數(shù)=負筋輸入界面中負筋的長度/分布筋間距+1
7,、附加鋼筋(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鋼筋),、支撐鋼筋(雙層鋼筋時支撐上下層)
剪力墻
在鋼筋工程量計算中剪力墻是最難計算的構(gòu)件,,具體體現(xiàn)在:
1、剪力墻包括墻身,、墻梁,、墻柱、洞口,,必須要整考慮它們的關(guān)系,;
2、剪力墻在平面上有直角,、丁字角,、十字角、斜交角等各種轉(zhuǎn)角形式,;
3,、剪力墻在立面上有各種洞口;
4,、墻身鋼筋可能有單排,、雙排、多排,,且可能每排鋼筋不同,;
5、墻柱有各種箍筋組合,;
6,、連梁要區(qū)分頂層與中間層,依據(jù)洞口的位置不同還有不同的計算方法,。
需要計算的工程量:
一,、剪力墻墻身水平鋼筋
1,、墻端為暗柱時
A、外側(cè)鋼筋連續(xù)通過 外側(cè)鋼筋長度=墻長-保護層
內(nèi)側(cè)鋼筋=墻長-保護層+彎折
B,、外側(cè)鋼筋不連續(xù)通過 外側(cè)鋼筋長度=墻長-保護層+0.65Lae
內(nèi)側(cè)鋼筋長度=墻長-保護層+彎折
水平鋼筋根數(shù)=層高/間距+1(暗梁,、連梁墻身水平筋照設(shè))
2、墻端為端柱時
A,、外側(cè)鋼筋連續(xù)通過 外側(cè)鋼筋長度=墻長-保護層
內(nèi)側(cè)鋼筋=墻凈長+錨固長度(彎錨,、直錨)
B、外側(cè)鋼筋不連續(xù)通過 外側(cè)鋼筋長度=墻長-保護層+0.65Lae
內(nèi)側(cè)鋼筋長度=墻凈長+錨固長度(彎錨,、直錨)
水平鋼筋根數(shù)=層高/間距+1(暗梁,、連梁墻身水平筋照設(shè))
注意:如果剪力墻存在多排垂直筋和水平鋼筋時,其中間水平鋼筋在拐角處的錨固措施同該墻的內(nèi)側(cè)水平筋的錨固構(gòu)造,。
3,、剪力墻墻身有洞口時
當剪力墻墻身有洞口時,墻身水平筋在洞口左右兩邊截斷,,分別向下彎折15d,。
選自.投標書代寫網(wǎng) yipai178.com二、剪力墻墻身豎向鋼筋
1,、首層墻身縱筋長度=基礎(chǔ)插筋+首層層高+伸入上層的搭接長度
2,、中間層墻身縱筋長度=本層層高+伸入上層的搭接長度
3、頂層墻身縱筋長度=層凈高+頂層錨固長度
墻身豎向鋼筋根數(shù)=墻凈長/間距+1(墻身豎向鋼筋從暗柱,、端柱邊50mm開始布置)
4,、剪力墻墻身有洞口時,墻身豎向筋在洞口上下兩邊截斷,,分別橫向彎折15d,。
鋼筋下料計算公式(結(jié)合G101圖集)
三、墻身拉筋
1,、長度=墻厚-保護層+彎鉤(彎鉤長度=11.9+2*D)
2,、根數(shù)=墻凈面積/拉筋的布置面積
注:墻凈面積是指要扣除暗(端)柱、暗(連)梁,,即墻面積-門洞總面積-暗柱剖面積 - 暗梁面積,;
拉筋的面筋面積是指其橫向間距×豎向間距。
例:(8000*3840)/(600*600)
四,、剪力墻墻柱
1、首層墻柱縱筋長度=基礎(chǔ)插筋+首層層高+伸入上層的搭接長度
2,、中間層墻柱縱筋長度=本層層高+伸入上層的搭接長度
3,、頂層墻柱縱筋長度=層凈高+頂層錨固長度
注意:如果是端柱,頂層錨固要區(qū)分邊,、中,、角柱,,要區(qū)分外側(cè)鋼筋和內(nèi)側(cè)鋼筋。因為端柱可以看作是框架柱,,所以其錨固也同框架柱相同,。
五、剪力墻墻梁
1,、連梁受力主筋
頂層連梁主筋長度=洞口寬度+左右兩邊錨固值Lae
中間層連梁縱筋長度=洞口寬度+左右兩邊錨固值Lae
2,、箍筋
頂層連梁,縱筋長度范圍內(nèi)均布置箍筋 即N=(LAE-100/150+1)*2+(洞口寬-50*2)/間距+1(頂層)
中間層連梁,,洞口范圍內(nèi)布置箍筋,,洞口兩邊再各加一根 即N=(洞口寬-50*2)/間距+1(中間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