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和基礎加固方法與技術簡述
執(zhí)行標準
《既有建筑地基基礎加固設計規(guī)范》JGJ123-2016
設計步驟
1 選擇加固方案,,結(jié)合結(jié)構(gòu)現(xiàn)狀,,考慮三者共同作用,初步篩選加固地基,、加固基礎或加固上部結(jié)構(gòu)剛度和加固地基基礎相結(jié)合的方案
2 根據(jù)預期效果、施工難易程度,、材料來源和運輸條件,、施工安全性、對鄰近建筑和環(huán)境的影響,、機具條件,、施工工期和造價,選定最佳方案,。
加固方法
地基加固:
錨桿靜壓樁法
樹根樁法
坑式靜壓樁法
石灰樁法
注漿加固法
基礎加固:
基礎補注漿液加固法(裂縫修補)
加大基礎底面積法
加深基礎法
基礎糾偏
卸載法
地基加固各種方法簡述
1,、錨桿靜壓樁法
a、適用于淤泥,、淤泥質(zhì)土,、粘性土、粉土和人工填土等地基土的加固選自.投標書代寫網(wǎng) yipai178.com
b,、錨桿靜壓樁是利用錨桿的抗拔力將預制樁或鋼管靜壓入土體內(nèi),,通過樁承載力提高原地基承載力,當原承臺承載力不足時應加固,,也可設懸挑梁或抬了作為壓樁的承臺,。
c、可采用鋼材,,對鋼筋混凝土樁宜采用方形,,邊長為200~300mm;樁長每節(jié)宜為1.0~2.5m
2,、樹根樁法
a,、適用于淤泥、淤泥質(zhì)土,、粘性土,、粉土、砂土,、碎石土及人工填土等地基土上既有建筑的修復和增層,、古建筑修整、地下鐵道的穿越等的加固工程
b,、樹根樁直徑宜為150~300mm,,樁長不宜超過30m,布置可采用直樁型或網(wǎng)狀結(jié)構(gòu)斜樁型
3,、坑式靜壓樁法
a,、適用于淤泥、淤泥質(zhì)土,、粘性土,、粉土及人工填土等地基土,,且地下水位較低的情況
b、樁身直徑宜為150~300mm的開口鋼管或邊長為150~250mm的與之鋼筋混凝土方樁,。
4,、石灰樁法
a、適用于處理地下水位以下的粘性土,、粉土,、松散粉細砂、淤泥,、淤泥質(zhì)土,、雜填土或飽和黃土等地基及基礎周圍土體的加固
b、由生石灰和粉煤灰(火山灰或其他摻合料)組成,,生石灰氧化鈣含量不低于70%,,含粉量不得超過10%,含水量不得大于5%,,最大塊徑不得大于50mm,。常用配比1:1、1:1.5或1:2,,提高樁身強度也可摻入水泥,、砂和石屑。
c,、石灰樁法的加固作用:1 成孔擠密——雜填土中,,粗顆粒較多,擠密效果好,;粘性土中,,滲透系數(shù)小的,擠密效果差,。2 吸水作用——1kg純氧化鈣吸水0.32kg,,石灰樁吸水65%-70%。3 膨脹擠密——吸水膨脹,,在壓力50-100kPa下,膨脹量20%~30%,。4 發(fā)熱脫水——1kg氧化鈣產(chǎn)生280卡熱量,,樁身溫度200~300℃。5 離子交換——軟土中鈉離子與石灰中的鈣離子發(fā)生交換,,改善了樁間土的性質(zhì),,在樁身表層形成強度很高的硬層。6 置換作用——軟土被強度較高的石灰樁取代,,增加了復合地基的承載力,,提高幅度與樁身強度和置換率有關,。
5、注漿加固法
a,、適用于砂土,、粉土、粘性土和人工填土等地基加固
b,、分滲透注漿,、劈裂注漿和壓密注漿
c、滲透注漿:漿液將土中的自由水和氣體排擠出去,通過充填裂隙或空隙,膠結(jié)周圍土體,形成較密實的固化體,從而提高土層的抗壓強度和抗?jié)B性,。滲透注漿不會引起土體體積大的變化,。當?shù)貙訛樯皩印⒙咽瘜?、碎石土等第四系地?滲透系數(shù)大于10-4cm/s)時,宜采用滲透注漿方式,。
劈裂注漿:漿液在較高的壓力下,注入到孔隙率較小的地層中。漿液在高壓力作用下,沿地層的結(jié)構(gòu)面產(chǎn)生劈裂流動,在地層中形成脈,、網(wǎng)狀分布,。不規(guī)則的脈、網(wǎng)狀固結(jié)物和由于漿液壓力而擠密的土體構(gòu)成復合地層,從而具備一定的承載能力和止水能力,。當?shù)貙訛檎承酝恋貙?、埋深較大、滲透系數(shù)較小(小于10-5cm/s) 時,宜采用劈裂注漿方式,。
壓密注漿:采用有一定稠度或速凝型的漿液,通過壓力對土體產(chǎn)生壓密效應,從而改善土體的物理力學性能,其固結(jié)體在土體中一般呈似球體或塊體狀分布,。
d、注漿孔間距1.0-2.0m,劈裂注漿的壓力在沙土中,,宜為0.2-0.5MPa,;粘土,宜0.2-0.3MPa,。對壓密注漿,,當采用水泥砂漿漿液時,塌落度宜為25-75mm,,壓力1-7MPa,;塌落度小取上限值。
基礎加固各種方法簡述
1,、加大基礎底面積法
a,、適用于既有建筑地基承載力或基礎地面積尺寸不滿足設計要求時的基礎加固。
b,、設計時根據(jù)修要可不對稱加寬,,需注意新舊基礎的接合面強度,可采用鑿毛,、處理界面,、涂刷界面劑或增加機械連接強度等方式
c,、對原剛性基礎,加寬時需考慮剛性角是否還滿足要求,,否則應考慮既加寬又加高,。
對原毛石剛性基礎采用鋼筋混凝土加寬。
原柔性基礎加高改為剛性基礎,。
設置加寬底板的鋼筋混凝土護套
2,、加深基礎法
a、適用于既有建筑地基淺層有較好的涂層作為持力層且地下水位較低的情況,。
d——對于地下室,,如采用箱形基礎或筏基時,自室外地面算起,,當采用獨立基礎或條形基礎時,,應從地下室室內(nèi)地面標高算起。
3,、拉壓樁挑梁卸荷法
a,、卸載法適用于原地基承載力不足,又不宜采用加大基礎截面方法的基礎加固(一側(cè)無法施工),,提高幅度較大
4,、基礎糾傾
a、適用于整體傾斜超過國家現(xiàn)行標準允許值,,且影響正常,、安全使用的既有建筑物
b、采用迫降糾傾,、頂升(糾傾或地基土固化(低一側(cè))等方法糾正基礎不均勻沉降的加固方法高壓噴射注漿法
5,、高壓噴射注漿法
a、適用于處理淤泥,、淤泥質(zhì)土,、粘性土、粉土,、黃土,、砂土、人工填土和碎石土等地基,。
b,、在漿液未硬化前,有效噴射范圍內(nèi)的地基因受到擾動而強度降低,,容易產(chǎn)生附加變形,因此在處理既有建筑物或鄰近既有建筑物旁施工時,,應防止施工過程中的附加沉降,。
c,、通常采用控制施工速度、順序和加快漿液凝固時間等方法防止或減小附加變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