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體積混凝裂縫難防治?精細化施工要點這里拿,!
混凝土結構物實體最小幾何尺寸不小于1m的大體量混凝土,,或預計會因混凝土中膠凝材料水化引起的溫度變化和收縮而導致有害裂縫產(chǎn)生的混凝土,稱之為大體積混凝土,。
特點就是體積大,,一般實體最小尺寸大于或等于1m,它的表面系數(shù)比較小,,水泥水化熱釋放比較集中,,內(nèi)部升溫比較快?;炷羶?nèi)外溫差較大時,,會使混凝土產(chǎn)生溫度裂縫,影響結構安全和正常使用,。所以必須從根本上分析它,,來保證施工的質(zhì)量。
大體積混凝土的配置方法
大體積混凝土所選用的原材料應注意以下幾點:
1,、粗骨料宜采用連續(xù)級配,,細骨料宜采用中砂。
2,、外加劑宜采用緩凝劑,、減水劑;摻合料宜采用粉煤灰,、礦渣粉等,。
3、大體積混凝土在保證混凝土強度及坍落度要求的前提下,,應提高摻合料及骨料的含量,,以降低單方混凝土的水泥用量。
4,、水泥應盡量選用水化熱低,、凝結時間長的水泥,優(yōu)先采用中熱硅酸鹽水泥,、低熱礦渣硅酸鹽水泥,、大壩水泥,、礦渣硅酸鹽水泥、粉煤灰硅酸鹽水泥,、火山灰質(zhì)硅酸鹽水泥等,。
大體積混凝土的運輸
混凝土拌合物的運輸應采用混凝土攪拌運輸車,運輸車應具有防風,、防曬,、防雨和防寒設施。
攪拌運輸車在裝料前應將罐內(nèi)的積水排盡,。
攪拌運輸車單程運送時間,,采用預拌混凝土時,應符合國家現(xiàn)行標準《預拌混凝土》GB/T 14902的有關規(guī)定,。
攪拌運輸過程中需補充外加劑或調(diào)整拌合物質(zhì)量時,,宜符合下列規(guī)定:
(1)當運輸過程中出現(xiàn)離析或使用外加劑進行調(diào)整時,攪拌運輸車應進行快速攪拌,,攪拌時間應不小于120s,;
(2)運輸過程中嚴禁向拌合物中加水。
運輸過程中,,坍落度損失或離析嚴重,,經(jīng)補充外加劑或快速攪拌已無法恢復混凝土拌和物的工藝性能時,不得澆筑入模,。
大體積混凝土的澆筑方案
1)大體積混凝土澆筑時應在一天中氣溫較低時進行,。宜盡可能安排在傍晚澆筑而避開炎熱的白天,也不宜在早上澆筑以免氣溫升到最高時加劇混凝土內(nèi)部溫升,。
2)在高溫氣候條件下,,混凝土入模時的溫度不宜超過30℃,。應避免模板和新澆混凝土受陽光直射,,控制混凝土入模前模板和鋼筋的溫度以及附近的局部氣溫不超過40℃。
3)采取分層澆筑大體積混凝土,,每層厚度不大于50cm,,振搗棒應在坡尖,、坡中和坡頂分別布置,保證混凝土振搗密實,,且不漏振,。
4) 混凝土澆筑時要加強現(xiàn)場調(diào)度管理,確保已澆混凝土在初凝前被上層混凝土覆蓋,,不出現(xiàn)“冷縫”,。
5)采用分段分層澆筑,混凝土采用自然流淌分層澆筑,,分層厚度控制在300~500mm左右可最大限度降低水化熱,。
6)要在下一層砼初凝前澆筑上一層砼,,循序漸進,一次澆筑到位,。澆筑砼時,,振動棒進行振搗,嚴格控制砼的均勻性和密實性,。
7)當砼運至施工現(xiàn)場后,,應立即澆筑入模,。澆筑砼時,,應設專人負責觀察模板、鋼筋,、支撐和預留孔洞等的情況,,當發(fā)生變形、移位時,,應立即停止?jié)仓M行處理,。
8)在基礎底板大體積混凝土澆筑時,為了保證及時供應混凝土,,采用兩臺泵同時澆筑,,避免出現(xiàn)冷縫。由東向西,、由中間向兩邊的順序進行澆筑,。
(推移式連續(xù)澆筑施工圖)
大體積混凝土的振搗
混凝土的振搗不僅可使混凝土密實,還可以消除混凝土內(nèi)部的絕大多數(shù)氣泡,,因此合理有效的振搗措施可以部分的確保大體積混凝土“內(nèi)實外光”的效果,,在施工澆搗過程中應做好如下控制:
1) 混凝土振搗采用振動棒振搗,要做到“快插慢拔”,,上下抽動,,均勻振搗,可采用“行列式”或“交錯式”的順序移動,,但不能混用,。使混凝土表面水分不再顯著下沉、不出現(xiàn)氣泡,、表面泛出灰漿為止,。
2) 每臺混凝土泵出料口配備4臺振搗棒,3臺工作,,分三道布置,。第一道布置在出料點,使混凝土形成自然流淌坡度,,第二道布置在坡腳處,,確?;炷料虏棵軐崳谌啦贾迷谛泵嬷胁?,在斜面上選自.投標書代寫網(wǎng) yipai178.com 各點要嚴格控制振搗時間,、移動距離和插入深度, 混凝土由大斜面分層下料,,分皮振搗,,采用“分段定點、一個坡度,、薄層澆筑,、循序推進、一次到頂”的方法確保避免出現(xiàn)施工冷縫,。
3)在混凝土初凝前進行第二次振搗,,二次振搗間歇時間為40-60分鐘,在加有緩凝劑的混凝土中可適當延長,,控制在1.5~2.5h范圍內(nèi),。
4)混凝土澆筑振搗過程中應避免振動棒碰到鋼筋、模板,、預埋件,。在整個澆筑過程中要隨時檢查鋼筋保護層厚度及預埋件位置。
5)混凝土表面處理做到“三壓三平”,。首先按結構表面標高用長刮尺刮平,,然后用木抹子拍實壓平;其次初凝前用提漿機進行提漿,;最后,,終凝前,用壓光機打磨壓實,、整平,,以閉合混凝土收縮裂縫。
6)對于表面泌水,,當每層混凝土澆筑接近尾聲時,,應人為將表面泌水引向低洼邊部,縮為小水潭,,然后用小水泵將水抽至附近排水井,。
7)在混凝土澆筑后4~8小時內(nèi),將部分浮漿清掉,,初步用長刮尺刮平,,然后用木抹子搓平壓實。在初凝以后,,混凝土表面會出現(xiàn)龜裂,,終凝要前進行二次抹壓,,以便將龜裂紋消除。
大體積混凝土的養(yǎng)護
對大體積混凝土表面實行保溫潮濕養(yǎng)護,,將降低混凝土表面散熱速度,,使其表面溫度與內(nèi)部溫度差控制在允許范圍之內(nèi)。主要措施有當采用帶模板養(yǎng)護時在模板外掛草簾,;混凝土側面及表面可以噴涂保水率在90%以上的無機砼保護劑并覆蓋塑料薄膜,,必要時加蓋2層毛氈進行保溫養(yǎng)護。實際施工時養(yǎng)護方式將根據(jù)氣候和測溫情況來隨時調(diào)整,。養(yǎng)護應在混凝土澆筑12h內(nèi)開始,;養(yǎng)護時間約為28d。
大體積混凝土裂縫成因
大體積混凝土內(nèi)出現(xiàn)的裂縫按深度的不同,,分為貫穿裂縫,、深層裂縫及表面裂縫三種,。
貫穿裂縫是由混凝土表面裂縫發(fā)展為深層裂縫,,最終形成貫穿裂縫。它切斷了結構的斷面,,可能破壞結構的整體性和穩(wěn)定性,,其危害性是較嚴重的;而深層裂縫部分地切斷了結構斷面,,也有一定危害性,;表面裂縫一般危害性較小。
處于室內(nèi)正常環(huán)境的一般構件最大裂縫寬度≤0.3mm,;處于露天或室內(nèi)高濕度環(huán)境的構件最大裂縫寬度≤0.2mm,。
對于地下或半地下結構,混凝土的裂縫主要影響其防水性能,。一般當裂縫寬度在0.1~0.2mm時,,雖然早期有輕微滲水,但經(jīng)過一段時間后,,裂縫可以自愈,。
如超過0.2~0.3mm,則滲漏水量將隨著裂縫寬度的增加而迅速加大,。所以,,在地下工程中應盡量避免超過0.3mm貫穿全斷面的裂縫。如出現(xiàn)這種裂縫,,將大大影響結構的使用,,必須進行化學灌漿加固處理。
溫度裂縫的產(chǎn)生一方面是混凝土內(nèi)外溫差而產(chǎn)生的,;另一方面是結構的外部約束和混凝土各質(zhì)點間的約束,,阻止混凝土收縮變形,,混凝土抗壓強度較大,但相對來說,,混凝土抗拉強度卻很小,,所以溫度應力一旦超過混凝土能承受的抗拉強度時,即會出現(xiàn)裂縫,。
產(chǎn)生裂縫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方面:
1,、水泥水化熱
水泥水化放熱,大體積混凝土結構斷面較厚,,表面系數(shù)相對較小,,熱量聚集在結構內(nèi)部不易散失。內(nèi)部的水化熱無法及時散發(fā)出去,,以至于越積越高,,使內(nèi)外溫差增大。
單位時間混凝土釋放的水泥水化熱,,與混凝土單位體積中水泥用量和水泥品種有關,,并隨混凝土的齡期而增長。
由于混凝土結構表面可以自然散熱,,實際上內(nèi)部的最高溫度,,多數(shù)發(fā)生在澆筑后的最初3~5天。
2,、外界氣溫變化
施工階段澆筑溫度隨著外界氣溫變化而變化,。特別是氣溫驟降,會大大增加內(nèi)外層混凝土溫差,,這對大體積混凝土是極為不利的,。
溫度應力是由于溫差引起溫度變形造成的;溫差愈大,,溫度應力也愈大,。同時,在高溫條件下,,大體積混凝土不易散熱,,混凝土內(nèi)部的最高溫度一般可達60~65℃,并且有較長的延續(xù)時間,。因此,,應采取溫度控制措施,防止混凝土內(nèi)外溫差引起的溫度應力,。
3,、混凝土的收縮
混凝土中約20℅的水分是水泥硬化所必須的,而約80℅的水分要蒸發(fā)。多余水分的蒸發(fā)會引起混凝土體積的收縮,?;炷潦湛s的主要原因是內(nèi)部水蒸發(fā)引起混凝土收縮。如果混凝土收縮后,,再處于水飽和狀態(tài),,還可以恢復膨脹并幾乎達到原有的體積。干濕交替會引起混凝土體積的交替變化,,這對混凝土是很不利的,。
影響混凝土收縮,主要是水泥品種,、混凝土配合比,、外加劑和摻合料的品種以及施工工藝(特別是養(yǎng)護條件)等。
大體積混凝土減少裂縫措施
減少大體積混凝土裂縫一要盡量減少水泥水化熱,,二是控制大體積混凝土溫差,。
減少大體積混凝土水化熱的措施:
(1) 充分利用混凝土的后期強度,減少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水泥量,。
(2) 使用粗骨料,,盡量選用粒徑較大、級配良好的粗細骨料,;控制砂石含泥量,;摻加粉煤灰等摻合料或摻加相應的減水劑、緩凝劑,,改善和易性、降低水灰比,,以達到減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熱的目的。
(3) 在拌合混凝土時,,還可摻入適量的微膨脹劑或膨脹水泥,,使混凝土得到補償收縮,減少混凝土的溫度應力,。
控制大體積混凝土溫差的措施:
(1) 在混凝土入模時,,采取措施改善和加強模內(nèi)的通風,加速模內(nèi)熱量的散發(fā),。
(2) 選用低水化熱或中水化熱的水泥品種配制混凝土,。水泥入罐溫度≤60℃,采用加冰或冷水拌合混凝土,,對骨料進行水冷,、風冷、真空氣化冷卻等方式預冷。
(3) 混凝土澆筑后,,做好混凝土的保溫保濕養(yǎng)護,,緩緩降溫,充分發(fā)揮徐變特性,;減低溫度應力,,夏季注意避免曝曬,注意保濕,,溫度較低時采取措施保溫覆蓋,,以免發(fā)生急劇的溫度梯度發(fā)生。
(4) 采取長時間的養(yǎng)護,,規(guī)定合理的拆模時間,,延緩降溫時間和速度,充分發(fā)揮混凝土的“應力松馳效應”,。
(5) 加強測溫和溫度監(jiān)測與管理,,實行信息化控制,隨時控制混凝土內(nèi)的溫度變化,,內(nèi)外溫差控制在25℃以內(nèi),,及時調(diào)整保溫及養(yǎng)護措施,使混凝土的溫度梯度和濕度不至過大,,以有效控制有害裂縫的出現(xiàn),。
(6) 合理安排施工程序,控制混凝土澆筑過程中均勻上升,,避免混凝土拌合物堆積過大,。